一本开了“奥特曼视野”的史书,讲透“百代皆行秦政制”的千古真相
遥望长安花雾隔,百年谁覆烂柯棋?
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犹秦制也。
——梁启超
中国人常自豪于“数千年文明从未断绝”,却少有人问一句“从来如此,便对吗”?
历史作家谌旭彬在新书《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一书中通过自秦朝至清朝的16个历史横断面,通过政治制度的变迁史,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并试着做出了回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也为读者重新梳理和揭示了那些“从来如此”的荒谬之处,这些“从来如此”的荒谬之处,我们试举三例如下。
荒谬之一:孝道
当《商君书》里列出危害国家的“六虱”时,“孝”作为“六虱”之一被否定了。《商君书》认为,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危害国家的“六虱”。只有铲除“六虱”,百姓才能保持愚昧,才会乐于为国君所用,国家才会强盛。然而,在秦律中,又针对“不孝”的行为设置了严厉的惩罚措施,用以提倡孝道。
表面上看,两者是矛盾的,然而,在本书中,作者谌旭彬通过审视从秦至汉的制度变迁,探究出朝廷提倡“孝道”的真相,其实就是统治者为了推卸自己的义务,将养老问题转嫁到每一个草民的身上,从而更加有利于自己从民间汲取人力和物力。
对于可搜刮的人力与物力,官府往往不遗余力;对于自己应尽的义务与本应承担的责任,官府往往找到各种借口推卸出去,成为百姓的负担。本应由官府承担的养老问题,摇身一变成为“传统美德”,以道德绑架的形式转嫁到了百姓的身上。
自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帝王们常说“朕以孝治天下”,并炮制出“二十四孝”一类的故事给百姓带来道德压力。
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回头重新审视“孝”文化,大概可以概括其特点:每当官府在民间大力提倡“孝道”时,几乎可以断定,他们又不想承担官府对民众的养老义务,又想“甩锅”了。
荒谬之二:怀柔远人
大唐盛世,贞观之治,是常常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的。不仅感念其政治之清明,也常赞叹其万方来朝的大国气象。在《秦制两千年》一书中,作者单辟一节,讲述了唐王朝“怀柔远人”的两笔账。
贞观四年,唐太宗平定东突厥,15万突厥人前来归附,唐太宗大喜,敕令给前来归附的突厥人以钱粮、布匹与土地,后又推出政策,免其十年的赋税。在这些优惠政策的激励下,新罗人、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纷纷进入大唐境内。
可以说,大唐王朝用自己百姓的钱粮赋税供养了所有前来归化的外邦之人。外表看起来繁荣昌盛的“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其实质是唐王朝用百姓的血汗为自己立起了政治牌坊,在这座牌坊下,王朝越强大,百姓越悲惨。
当国人感叹大唐盛世之时,如果将自己定位于彼时的底层草民,大概就很难乐起来了。
荒谬之三:打造榜样与发起运动
在本书“雍正密折治国”一章中,作者详述了雍正如何在全国掀起“学习翟世有拾金不昧精神”运动的始末。
本是一件平平无奇的小事,经过一层层带有政治目的的塑造,成为地方大员的政绩,继而成为雍正帝对万民教化之功的体现。
有指示便有运动,有运动便会“扩大化”,这是秦制王朝“一人治天下”的必然结果。帝王们需要在民间制造英雄与榜样,官员们需要迅速打造更多的榜样以迎合上意制造政绩。
从运动“扩大化”的特征来看,本书所讲述的故事,与孔飞力著作《叫魂》中讲的故事发展如出一辙。在帝王及其官僚系统的统治下,制造榜样与打造罪犯,捧人与杀人,其目的相同,轨迹相似。
作为百姓,对朝廷煽动发起的无论是高台教化还是滔天仇恨,最应该做的就是多问一句“为什么”。
以上三例,仅为《秦制两千年》一书所谈问题的冰山一角。
在书中,作者谌旭彬沿着商鞅韩非提出的“愚民、弱民、贫民”之策,结合中国古代的告密之风、税负制度、帝王心术等多种“从来如此”的历史沿袭,条分缕析地讲述了“秦制”在中国历史的两千年里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王朝血统、年号朝代,不变的是对民间人力与物力的搜刮与汲取。封建帝王们及其官僚集体处心积虑,从各个方面着手,以达到维护自身体制的稳定,与维持高效汲取能力的目的。
这就是从秦朝至清朝这两千年里,我们为什么要在自豪于文明赓续之时,要多问一句“从来如此,便对吗”的原因。
值得欣慰的是,作者在本书最后一章,写到清政府的灭亡,其实质乃是随着现代政治文明的进步,人的价值愈加凸显,政治制度日益完善,沿袭两千年的“秦制”终于暴露出其反人性的真面目,也走上了注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命运归途。
作者:谌旭彬
自媒体写作超级大V王五四首次公开推荐的书
学者余世存、胡赳赳、刘勃联袂推荐
百万粉丝公号“腾讯·短史记”主编谌旭彬重磅新作
-下滑查看书籍目录-
第一章 理想国与理想民
一、商鞅的“理想国”:国富而贫治,民愚则易治 3
二、韩非子的“理想民”:五蠹与六反 11
第二章 胡亥亡国的技术分析
一、秦政的残暴在于制度化伤害 17
二、秦二世而亡的致命变量一:官吏集团“苦秦” 27
三、秦二世而亡的变量二:未及驯化的新秦民 31
第三章 “白马之盟”的玄机
一、西汉建国的游侠底色 36
二、军功集团的权利与义务 40
三、百姓用脚投票奔向王国 48
第四章 游士消亡与秦制回归
一、遍地皆是失业游士 53
二、“求贤诏”里的规训 56
三、寄主的非正常死亡 60
第五章 西汉知识界对秦制的批评
一、贤良文学大战桑弘羊 65
二、寄望以“天命”约束皇权 74
第六章 天下归心与天人共弃
一、表演赢得万民拥戴 81
二、改革诱发土崩瓦解 85
三、光武帝君臣的反思 93
第七章 皇权、宦官与士人
一、曹腾巨额财富的由来 100
二、宦官与士人争夺人事权 102
第八章 如何自群雄中胜出
一、战胜豪强的另一面 110
二、直百五铢钱的奥秘 117
三、皇权缘何“破浮华”?122
第九章 控制与汲取的“进化”
一、科举重塑官僚集团 128
二、增收变法花样百出 133
三、减负改革中途夭折 142
第十章 王朝的盛世潜流
一、“贞观之治”的民生疾苦 148
二、心照不宣的纳谏游戏 157
三、唐长安城的畸形繁华 163
四、“怀柔远人”的两笔账 172
第十一章 另一个造极之宋
一、赵匡胤的“百代之利” 181
二、仁宗时代亦无仁 187
三、开封城的吸血游戏 197
第十二章 明太祖猛于虎
一、以“猛”治官 208
二、以“猛”治吏 216
三、以“猛”治民 224
四、以“猛”治《孟子》 230
第十三章 东林挽歌
一、东林党批判皇权暴政 242
二、东林兴衰与明朝之亡 255
三、乾隆为何痛恨东林党?260
第十四章 雍正密折治国
一、正面榜样与反面教材 265
二、全面侮辱打击科举出身的官员 269
三、以密折困锁群臣而自困 276
第十五章 同光中兴的逻辑
一、咸丰的外交与肃顺的内政 283
二、恭亲王奕与慈禧太后的改革 286
三、同治中兴的含金量 291
第十六章 清王朝灭亡的原因
一、太后西狩大损中央权威 296
二、新政改革直指地方督抚 300
三、谘议局造就士绅组织化 303
-END-